產業優勢介紹







無人機
全球無人機市場成長趨勢與應用版圖
全球無人機市場預計將在2030年成長至578億美元,以複合成長率超過15%的速度擴張,應用領域從傳統軍用拓展至商業物流、農業監測、基礎設施巡檢與公共安全等多元場景,成為各國科技戰略布局的重點。台灣雖為中小規模市場,卻已培育出一批具代表性的無人機系統與零組件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台灣無人機產業優勢與供應鏈整合實力
台灣擁有完整且靈活的無人機產業供應鏈,涵蓋電路板、馬達、電池、感測器、精密加工與通訊模組等關鍵零組件製造能力,並具備系統整合、飛控與導航軟體設計實力,可快速回應客製化需求。無論是國防級長航時無人機、工業級巡檢機型,或輕型物流與農業應用機種,台灣企業皆可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是國際系統商與品牌商高度信賴的合作夥伴。
台美無人機合作現況與跨國技術聯盟發展
台美雙方正積極串連創新資源與標準制定能量,攜手打造開放、互信的無人機技術生態系。「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積極協助台美合作,例如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TEDIBOA)已與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國防產業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雙邊產業對接、技術驗證與跨境市場拓展。台灣是美國在印太區域可信賴的科技盟友,期待台美業者創造更多合作與研發創新的機會。
AI 人工智慧及量子科技產業
全球 AI 與量子科技市場發展趨勢
全球人工智慧(AI)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AI產業規模將於2030年突破1兆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超過20%。AI應用已廣泛滲透至智慧製造、自動駕駛、醫療診斷、金融科技、語音與圖像辨識、企業自動化等多元場景,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引擎。
同時,量子科技亦正快速崛起,特別是在量子運算、量子通訊與量子感測三大領域,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初步商業化應用。全球政府與科技巨頭皆積極投入相關研發資源,預期2030年前量子科技產值將達數百億美元,並為AI、加密、材料科學與製藥等產業帶來革命性突破。
台灣AI與量子科技產業的關鍵優勢
台灣擁有完整且高度整合的ICT產業基礎,涵蓋從高效能運算晶片設計與製造、嵌入式系統、伺服器與邊緣設備,到AI應用軟體開發與資料處理等全方位能力,可支援多樣化AI應用的開發與部署。特別是在AI加速晶片(如GPU、NPU)、智慧影像辨識模組與工業用邊緣運算裝置領域,台灣企業具備全球競爭力,並可靈活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是推動AI應用落地的重要支撐力量。
在量子科技方面,台灣以堅實的半導體製造與材料科學研發優勢切入量子元件開發,逐步建立從量子位元晶片、低溫控制模組、量子模擬器,到相關軟體與演算法研究的產研生態系。台灣頂尖的公司、大學與研究機構皆積極投入量子運算與量子資訊科技研發,並有初創公司展開技術商業化布局。這使台灣成為全球量子科技鏈的重要潛力地區之一。
深化台美在AI與量子科技的戰略合作
台美雙方正積極深化在AI與量子科技領域的合作,攜手強化供應鏈安全、前瞻技術研發與跨國應用導入。「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持續促成台灣企業參與美國AI應用場域試點計畫,並與產業、學界合作共同開發智慧製造、醫療AI與邊緣AI解決方案。
在量子科技領域,TUSA於2025年協助促成懷俄明州能源產業辦公室與台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展開量子運算應用技術的國際合作。同時,台美正共同推動量子科技的技術驗證與應用場域建置,並探討在高安全需求產業的應用落地。
台灣憑藉其創新能力與供應鏈韌性,成為美國在印太區域可信賴的科技合作夥伴。未來,台美雙方將持續強化AI與量子科技的雙邊合作體系,共創開放、安全且具前瞻性的技術生態系,拓展全球應用市場的嶄新可能。
半導體與電子製造
全球半導體產業關鍵角色與應用趨勢
全球70%以上的科技產品與設備都需要半導體元件,幾乎所有現代電子系統與智慧應用都無法脫離半導體,支撐從智慧手機、雲端運算、人工智慧、自駕車到國防科技等各類關鍵應用。台灣憑藉先進製程、封裝測試、IC設計與產能調度能力,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占有關鍵地位,並與美國形成高度互補且密切合作的產業夥伴關係。
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優勢與技術領先地位
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且具高度彈性的半導體供應鏈體系,涵蓋晶圓製造、IC設計、先進封裝、材料與設備等領域。台積電為全球最先進晶圓代工廠商,領先3奈米與2奈米製程,並與美國多家科技巨頭合作開發高效能晶片。同時,聯發科、日月光、力積電等企業亦在系統單晶片設計、封裝測試與記憶體技術等方面具備世界級競爭力。台灣廠商在產品可靠性、交期彈性與技術創新上備受國際客戶信賴,是全球科技供應鏈不可或缺的樞紐。
深化台美合作台美半導體合作戰略與產業佈局進展
台美正加速推動半導體領域多層次合作,從技術研發、人才培育、產能配置到供應鏈韌性建構。 2021年TUSA與美國亞利桑那州大鳳凰城經濟發展促進會(GPEC)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雙方在半導體、醫療器材與先進製造等產業的合作 。目前台積電已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先進晶圓廠,並與當地學研機構協力打造晶片創新研發基地。台灣與美國在地緣安全與技術創新的共同利益下,將共同打造可信賴、永續與高附加價值的半導體生態系統。
潔淨能源與永續科技
全球潔淨能源轉型趨勢與產業動向
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安全挑戰,全球各國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至2030年,全球潔淨能源投資將超過2兆美元,年增率達至兩位數水準,風電、太陽能、儲能與氫能等技術持續擴大應用。台灣作為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海島型經濟體,亦正加速布局太陽光電、離岸風電與電網智慧化,目標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在產業面,台灣企業在能源電子、功率元件、儲能設備與系統整合等方面展現強大能量,成為全球潔淨能源供應鏈的重要夥伴。
台灣優勢台灣潔淨能源技術優勢與供應鏈佈局
台灣在潔淨能源領域具備關鍵優勢,涵蓋從太陽能模組製造、風電關鍵機電元件、生產製程節能設備,到能源管理系統、功率半導體與智慧電表等應用技術。其中,台廠在儲能系統(BESS)、電力電子轉換器、碳管理軟體與工業級EMS平台領域快速進展,可支援用電大戶、資料中心、電網業者進行高效率能源調度與碳足跡管理。此外,台灣供應鏈靈活、高品質、具備在地製造優勢,可快速響應國際專案需求,是各國能源開發商與系統整合商可信賴的合作夥伴。
台美潔淨能源合作成果與發展藍圖
台美雙方高度關注潔淨能源領域的供應鏈韌性與技術創新。「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積極促進雙邊合作,包括促成儲能與電網解決方案業者參與美國能源部主導之示範計畫、協助台灣企業對接美國能源科技企業與公用事業單位,推動再生能源智慧化管理與碳盤查系統導入。早在2017年TUSA與經濟部赴美「深化台美產業合作連結訪美團」,與西雅圖及華盛頓等聯盟簽署潔淨能源、航太智慧機械等產業的合作合作備忘錄(MOU),展現推動台美潔淨能源合作的決心。 未來台灣將持續作為美國在印太區域可信賴的潔淨能源合作夥伴,攜手打造低碳、安全且韌性的能源未來。
生技醫藥產業
全球生技與醫藥市場成長動能與創新趨勢
全球醫療器材與藥品市場持續蓬勃發展,受惠於人口老化、慢性病增加、疫情後健康意識提升,以及精準醫療、數位健康、遠距照護等新型態醫療服務的推動。根據市場研究,全球醫療器材市場預計將於2030年達到8,000億美元,而全球藥品市場則可能突破1.6兆美元。台灣擁有強大的研發動能與高效率的供應鏈管理,在這一波醫療健康科技革新中逐步建立起國際競爭優勢。
台灣生技醫材與製藥產業的供應鏈優勢與國際競爭力
台灣具備完善的醫療器材與藥品產業基礎,涵蓋從上游原料、中游製程到下游客製化產品開發的完整供應鏈。在醫材領域,台灣企業專注於智慧微創手術器材、醫療感測裝置與遠距照護解決方案,並具備國際認證生產能力。在藥品製造方面,台灣廠商逐步進入高門檻的 CDMO(委託開發製造)與生物製劑市場,甚至是AI與量子計算的藥物及醫療器材研發。此外,台灣在藥品包裝、品質控管與冷鏈物流等技術上亦具高度整合能力,成為全球藥品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面對氣候變遷、新興傳染病、人畜共通疾病與抗藥性威脅,台灣政府自2025年起正式推動「One Health(健康一體)」國家行動計畫,由行政院統籌,整合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等多部會資源,展現出整合型的健康治理能力。
深化台美生技醫藥合作 助攻全球醫療創新發展
台美雙方正積極深化台美醫療器材與藥品策略合作,涵蓋技術研發、人才培育、產能配置與供應鏈韌性建構等方面。「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自2012年成立以來,致力於促進台美產業合作,包括媒合與協助兩國業者共同合作研發、製造、結盟或投資 。例如,2021年TUSA與美國亞利桑那州大鳳凰城經濟發展促進會(GPEC)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雙方在醫療器材、半導體與先進製造等產業的合作 。未來,台灣將持續作為美國在印太區域可信賴的醫療器材與藥品合作夥伴,攜手打造高品質、創新且韌性的醫療生態系統。